日前,华为海思全新的产品kirin(麒麟)620正式发布,这是一颗基于arm a53架构的64为处理器,八核心设计,28nm制程打造,主频1.2ghz。和骁龙410类似。
在图形处理器方面,麒麟620使用了mail-450mp4,这和之前麒麟910上使用的完全一样。基带芯片也和之前一样支持五模(tdd-lte、fdd-lte、td-scdma、wcdma以及gsm)网络,只不过620只支持lte cat 4标准。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麒麟620相比同频率下采用a7架构的处理器性能提升40%,而64位软件相比32位软件的性能平均提升25%。
华为海思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万年k3v2”的嘲讽,在2014年爆发,麒麟910完成基带处理器与应用处理器的整合,麒麟920追上顶级产品的性能,如今麒麟620又紧跟高通和mtk上了64位。
海思的麒麟会给华为手机带来多大的竞争优势?华为手机已经无懈可击了吗?
目前,绝大多数手机厂商还是直接采购上游产业链的cpu。例外是苹果和三星,三星虽然名义上自主芯片,但是从设计看,还是买arm的公版进行制造,同样的a15公版,三星的芯片和nvidia的芯片性能基本一致。
苹果则走的更远一些,苹果只是用arm的指令集,cpu架构完全是自己设计的,这样苹果可以做出很高的性能,也能控制好功耗,还能第一个上到64位。
不过苹果的激进是因为它有ios系统,无须考虑兼容性问题,而安卓阵营没有这个优势。
华为现在的路线和三星类似,购买arm的公版,购买图形授权,根据需要自己确定规格开发处理器。比三星强一点的是华为的通讯技术强大,所以可以自己解决难度很大的基带处理器问题。这方面三星还在摸索阶段,苹果则干脆用高通的基带。
从产品看,麒麟910是一个试验品,只是验证一下基带与应用处理器的整合是否没有问题,核心还是老旧的a9核心。
麒麟920以及后续的925、928虽然时间上晚了点,但是性能已经不错。
如今的麒麟620则充分体现了华为海思的定制能力,从规格看,麒麟620并不高,a53的实际性能也令人怀疑(同样核心的骁龙410跑分和实际体验都不太好)。
但是64位8核心的规格,对于手机小白来说就是广告神器,64位比32位多,8核心比4核心多,市场就认这个。在摄像头、内存支持上、麒麟620都卡到低成本够用的底线,海思的定制可谓聪明。
所以,麒麟620标志着海思不仅能够做出高性能的产品,也能根据市场需求在成本和规格之间取得很好的平衡。
从麒麟920的效果看,华为内部的采购价格只有10多美元,而性能类似的高通骁龙801要高得多。这样比下来,同样卖1999元,华为荣耀6的利润就要比小米4、一加更高。这对华为的盈利很有好处。
不过有优势就有劣势,相比使用高通、mtk芯片的手机厂商,华为终端要做的工作就要更多一些。
用高通、mtk的手机厂商买设计公司的公版电路设计就可以了,而华为手机就要自己来做,从头开始。
用高通、mtk的手机厂商无须担心软件兼容问题,因为软件就是以它们为标准开发的,不可能不兼容。而用海思的华为手机要一个个常用app测试完才能上市。
此外,一旦海思研发不利,进度有问题就会拖累华为手机,前几年k3v2就是例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垂直模式的问题,华为也无法避免。
所以,自主芯片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得益很大,但是也会带来一些小麻烦。
在芯片方面,华为至少在国内是领先的。但是这不意味着华为的手机也无懈可击。
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竞争层次。处理器仅仅是手机竞争力的一部分,在屏幕、音频、拍照、做工、设计、ui人性化上都做好才称得上是优秀的手机。
华为从2012年开始一直在努力,但是距离完美还有相当的距离。
在屏幕上,因为麒麟920系列对内存带宽预留不是很足,至今还是1080p屏幕,没有敢上2k,距离顶级还有距离。
在音频上,虽然海思已经有了自己的codec,但是距离使用了专业dac的vivo和魅族依然有差距。
在拍照上,华为还停留在1/3寸的1300万,而oppo和金立已经是1/2.3的1600万,魅族则是2070万。
华为能自主研发手机芯片,并不代表华为的手机已经无懈可击,华为依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从“芯”实力转化为手机终端的“真”实力,华为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