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丨青暮
2021年12月16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ieee fellow,ccf fellow,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过敏意教授应ccf 出版工作委员会邀请,在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上作了题为“从ieee汇刊主编视角看如何提升科技论文质量”的学术报告。
在报告中,过敏意从一个成长期的国际期刊负责人的视角,讨论如何选择有吸引力的题目、如何切合期刊的主题、如何撰写高质量论文等话题。此外,他还给了广大研究者一些小tips,例如提到:期刊主编的就任信息(也可能包含对科研领域的思考)中存在很多有价值的信息,研究者可能从中会发现一些期刊“潜在”的研究思路,为研究者指引新的课题方向。
另外,也有论文撰写的一些方法论:“我常教导学生,问题陈述部分需要和读者产生共鸣,让读者读了这部分之后,即使不看后面的具体方法,也能自己琢磨相应的亚博电竞网的解决方案,从而让读者在阅读后面的亚博电竞网的解决方案的时候有与作者对话的感觉,产生迎刃而解的感觉。”
以下是演讲全文:
这次演讲的主题是《从ieee汇刊主编视角看如何提升科技论文质量》,本人是“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computing”的第二任主编,此期刊创刊于2016年。基于过去的工作经验,我将从“科研选题、论文撰写、论文投稿”三个方面进行展开。
提高科研选题水平,首先必须关注国内外科研动态,关注国家战略需求,多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了解国际国内的科研态势。以上几点是除了自身的特长和兴趣外,必须要考虑和关注的。
但从主编视角,我发现:期刊主编的就任信息中存在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以我为例,当我撰写主编的就职信息时,总希望避免老生常谈,写出新意,于是当我浏览其他主编的信息(个人简介)时,发现短短几句话或者一页纸就包含了他对科研领域的思考。
我就任主编期刊的关键词是“sustainable computing”,提到sustainable(可持续)往往会联想到节能、低碳、绿色等等,但我就任期刊主编撰写就任信息时,又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角度尝试解释“可持续”一词,认为它不仅涉及绿色能源主题,还和软硬件的可重用、可升级等有关。因此,如果你阅读主编信息,就会发现一些“潜在”的研究思路,为你指引新的课题方向。
当然,从选题本身而言,始终无法“逃脱”多阅读、广调研等方法来确切地定位目标课题。这类似于设计产品,首先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与市场评估,明确科研价值与科研地位。
论文撰写是关乎科技论文质量的重要方面。下面借用语言的两个重要元素“语法和语义”进行阐述。语言中,语法中的主谓宾是其固定结构,而在论文中也有它应有的结构,如上图所示。虽然在文学中,八股文被抨击,但是学术论文还是需要按照“八股文”的格式准备,可以便于信息定位以及信息完备保障。当我拿到一篇待评审的论文的时候,我会首先“扫”一遍,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否与期刊主题相符合,论文质量是否值得进一步评审;二是大致了解投稿论文的研究方向,从而分配给合适的编辑进行审稿。
在语义方面,重点是将意思表达清楚。无论是英文写作还是中文写作,都不能辞不达意、顾左右而言它。科技论文不是散文,不能留有悬念,因此清晰表达的语义是撰写稿件的最高优先级。
有研究者担心撰写技巧问题。因为一些期刊要求英文表达,所以论文作者会比较害怕表达不够“优美”,事实上,科技论文撰写的首要要求是清晰表达,一些技巧性的高级表达也许能够提升阅读体验,但那不是第一位的。
下面我给出几个写作建议:
1. 临近区域同个词避免重复出现。中英文论文中如果临近区域重复出现一个词汇,会导致非常差的阅读体验,可以用其他相同含义的词汇表达同一意思。上图“红圈”地方就是一个直观例子。
2.避免and开头。一方面and让 读者感觉不专业,另一方面和中国人的习惯不同,在英文表达中需要用一些连接词进行逻辑整理,例如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however等等。
3.避免长句子。学会分段和分句。
4.避免过于晦涩难懂的词汇。中国学生写论文尤爱使用生晦的词,喜欢查词典找同义词,认为不常用的词非常“高大上”,这其实违反了让读者有愉悦感的原则。
在具体的论文中,标题和摘要是主编和审稿人的兴趣入口。主编往往可以从这两部分找出文章的缺点以及贡献和亮点。这两部分的标准是:标题足够凝练,摘要足够突出论文的核心创新和贡献。值得一提的是,计算机领域论文的摘要中不需要包含太多的公式。
论文中的引言(introduction)部分需要陈述问题的背景和意义,以及简述过去在这个方向的工作,并指出当前工作的不足之处,以及投稿论文的主要创新点。这部分最能体现作者的功底,展现作者的调研能力。撰写引言不宜过长,简介主要突出关键点,能够方便主编快速地大体确认论文方向,针对性地挑选编委以及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论文。吸引读者的技巧可以借鉴中国画中的留白技法。
上图是一个反例,文中就用了一段话描述引言,读者很难快速从中挑选出自己希望得到的信息,导致阅读体验非常不好,显然这不会是一篇高质量的科技论文。
在撰写论文相关工作时,要注意一方面要概述过去工作的贡献,另一方面也要突出过去工作的不足,从而凸显自己工作的先进性。这部分的撰写需要不断打磨,既不无限抬高别人,也不能刻意贬低别人。其中技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文章被拒的次数多了,自然就能领悟真谛。
撰写相关工作的大忌是罗列,它只能告诉读者“谁做了什么工作,谁又做了什么工作”,无法让读者获取深度信息。一定要逻辑地整理相关工作,让读者阅读这部分时确实能够看到这个小领域的发展,而不是简单地知道谁做了什么。
在论文主题部分,需要注意问题陈述和创新方法的撰写。其中问题陈述是比摘要和简介中更进一步的清晰陈述,问题要让人容易理解,在可能的情况下,举例说明会更清淅;创新方法中“为什么”比“怎么做”还重要,聚焦于“怎么做”容易陷入技术报告,缺乏逻辑串联,聚焦于“为什么”会吸引评委和读者思考,从而得到认同,并且能够自然地带出“怎么做”。
我常教导学生,这部分需要和读者产生共鸣,他读了这部分即使不看后面的具体方法,也能自己反应出相应的方法,从而让他有种迎刃而解的感觉。
在论文实验部分,牢记“实验是对所提方案的验证”,有三个要素不可缺少。一是可重复性,要有公认的实验场景和配置;二是可解释性,图片清晰,避免出现图片“误用”;三是要可分析性,即佐证结论。
上面左图是一个反例:作图不专业、实验单调、标题不清晰、没有对比等等,从而使得图没有自解释性。好的实验图应该让读者读完文字之后,能通过图片验证想法。左图是一个正确的案例,显然能够达到佐证的效果:对比清晰,可以不是和state of the art进行比较,至少要让读者感觉你对自己的方法有信心;用了专业的作图工具,且考虑了黑白打印的效果。
学生在写总结部分时候,很容易写成摘要。其实总结还有一层含义:takeaway。它指的是:建立在读者已经阅读了论文后,和作者一起产生了共鸣,希望读者忘却论文的工作细节后,还能留下一些印象。因此,可以在有进一层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总结论文的主要贡献,也即拔高。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论文排版非常重要,请尽量使用latex进行排版,看起来专业、漂亮。虽然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但人是视觉动物,很难保障主编不会“以貌取文”。此外,尽量使用指定的论文模板,虽然ieee的主编接收springer模板的论文也无伤大雅,但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还是应该考虑接收信息的成本。
图注:算法排版对比
图注:公式排版对比
人是视觉动物,吃饭都讲究色香味俱全,上面两个图一个是算法排版对比,一个是公式排版对比,其所展现的论文谁优谁劣不言而喻。因此,排版非常重要。
下面还有三个反例,请大家注意。为了避嫌,我已经略去了作者、标题等信息。
图注:word排版,行文布局稀稀拉拉,对仗不工整。
图注:算法分行和跨段,阅读体验非常差。
图注:表格有分割,虽然不是大问题,但可以用心让其更好看。
找准课题,做好研究和实验论证并撰写论文都是为了将论文发表出去,并在业界产生影响力。虽然有一些平台,例如arxiv.org,能够让作者自由上传。但经过同行评审的论文,才能更快速地在业界产生影响力。
如果想提高科技论文的质量,就要敢于接受顶会、顶刊审稿的洗礼,也就是年轻人常说的:公认的顶会顶刊是yyds。顶会顶刊的评审质量一般是高于普通会议和期刊的,当然顶会顶刊评审偶尔也存在争议,但是总体而言顶会顶刊的评审会让论文得到更加公正的待遇,而且评审意见往往也确实有助于论文提高。
另外要确定期刊的主题范围,避免out of scope。也需要先了解期刊 style,可以根据自己的主题,搜索期刊近年来发表的论文。因为期刊有着什么样的style,就有可能安排什么style的编辑进行审稿。
投稿时需要撰写好cover letter,这是主编首先看的材料。cover letter虽然和论文摘要有重复,但也包含了更丰富的信息,例如发表历史。通过浏览这部分,主编会避免系统报告过高的重复率而直接拒掉论文。因为,我任主编的这个期刊收到重复率高的论文,系统会自动发邮件预警,下意识地主编也可能会做直接拒稿的决定,但如果有cover letter,那么主编可能就会发现论文是从某个会议上扩展而来,就不会立即做出拒稿决定。
获得评审意见后,无论结果如何,都要认真对待。如果论文被拒,要反思,抱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心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论文没有被拒,就需要认真撰写回应评审意见,一方面要解释问题,另一方面也要直接陈述论文的修改方法。
遇到审稿人的意见方向不对怎么办?不要抱怨,从自身找原因,要有“没有愚蠢的问题,只有愚蠢的回答”的心态,想想是不是自己没有表述清楚,引发了歧义和误解,还是逻辑有问题,导致审稿人没有找到证据。如果确实是审稿人的错误,就请礼貌地回应,毕竟人无完人,理解万岁。
另外,担任审稿人也是提高科技论文质量的重要举措。近水楼台先得月,论文从投稿到发表,往往要经历一段时间。如果担任审稿人,将会有机会在第一时间接触前沿工作,了解最新的动态,有助于自己的科研选题。
还能学会从审稿人的角度看论文。换位思考,只有自己亲力亲为担任审稿人,才能够身体力行的理解审稿人的阅读方式、审稿方式,才能够做到知己知彼,提升论文的撰写质量。
担任审稿人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我常跟学生说,审稿都是有攻击性的,一篇审稿要写好,要写出水平,就需要找出不足和可提升的方面。通过这种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也能让自己的论文质量更有“防守力”。
最后,如果你接受审稿任务,请务必做到保时、保质、保量。期刊通常采用同行评议,这一制度构成了作者和审稿人的社区(community),这个社区的好坏决定了整体的论文质量。换位思考,如果自己的论文很长时间得不到结果,评审质量差,或者仅仅有“创新性不足”五字评语,那么你会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