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人工智能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李志飞:想在中国复制 echo 的成功,肯定都不靠谱 | 雷峰网-亚博电竞网

作者:六爷
2017/05/15 18:28

雷锋网按:李志飞明白,智能音箱背后有一个庞大的产业,中文生态、内容、服务、对接,渠道等等,但他并不认为现在就要考虑这些,所以当别人认为这最终是一场巨头之争时,他说他能给出一百个理由证明巨头做不过他们。这是雷锋网关于“智能音箱系列”的第六篇报道,来自出门问问 ceo 李志飞自述,雷锋网整理。

1

2010 年,我还在美国的时候,亚马逊招了很多做语音识别的人。我师妹,还有跟我同一个实验室的博士都过去了。当时我就特别困惑,心想,这家公司有毛病啊,招这么多做语音识别的人干嘛。

在美国搞研发不像在中国,中国很多人可以带代码上岗,带数据上岗。一个人以前在百度做语音识别,然后另一家大公司出两倍价格把他挖过去,顺便也就把他以前做的东西带过去了,一两个月就能出产品,特别“神奇”。

美国不可能这么搞,第一是风险太大,第二,大家还是有节操,就得从头开始。

而且亚马逊跟 google 不一样。google 有 android 这个平台,随便上一个东西就能收集大量数据,它又有核心算法,怎样也不会差,并且基于新一代架构,大量的数据放进去,立马就能做一个系统。

但是亚马逊没有这些,所以 echo 这个东西,我认为它就是一个惊喜。

他们做得很对的事情是,首先他在想到底要做个什么产品,然后想到要做成一个 speaker 时,他又会想需要什么技术。就是 project 推动 technology 时,它的方向感会非常清晰。

如果今天再回过头来看 echo 对整个业界的影响,这个赞赏应该给它。因为它是大公司里第一个将语音交互 all in 一个项目,并且真的围绕一个非常具体的事情往前推,去做测试和验证。

这个东西(语音交互)如果在 google 内部,一定会有一堆人说,这什么啊?我们都有,都做了。我们以前在 google 的心态永远都是这样。但问题是,它没有一个 project 带动它后面的 technology,没有一个主心骨。没错,你是什么都有,但你没有体现在一个独特的产品里,并且在用户层面产生影响力。

总之,如果不是因为亚马逊在智能音箱方向做这种尝试,我觉得整个语音交互靠 google 去推动还是挺难的。

并且美国的创业公司真的搞不了这种软硬结合的东西,只有像亚马逊这种,花了血本,硬件自己迭代,流量这么高,为一个 project 专门招几十号这个领域的人。这些都是很贵的,只有大公司才能这么搞。

所以我觉得,如果以后回顾语音交互这段历史,amazon echo 应该作为一个里程碑的事情放在里面。

2

我看到的数据,echo 出货量今年就应该突破了一千万,这一点也不让我意外。

亚马逊亚博平台app下载首页流量很大,它每天都把 echo 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如果从广告费用来讲,这得花多少钱?google home 应该卖了几百万台,他们也投了超级碗的广告。都是大生意,这就是为什么创业公司做智能音箱不一定能做好的原因。这个问题得承认,不承认你也想不出别的招儿。

坦白讲,到今天我都对 echo 能不能够保持用户黏性半信半疑。这么便宜,又天天放在亚博平台app下载首页,肯定有人买,但是买完以后,真正有多少人每天用它?这是个大问题。

它确实有那么几个东西做得不错,比如说放音乐,问天气,设闹铃,查日历,问交通状况,这些东西在美国的需求还是很大的,但在中国,用日历这种习惯就没有。

包括美国的房子,很多都是 house,比较大,有一个开放式的厨房。做饭的时候,小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什么问题都可以问。这些场景都是很实用的场景,但中国的厨房首先不是开放式,做饭也不像美国那么安静。

我的 point 是说,如果想在中国直接复制 echo 的成功,肯定都不靠谱。

但是没关系,我觉得今年这个阶段,要先把高速公路修好,就是硬件先搭好,再慢慢找独特的使用场景。反正 echo 也没有入华,他们要是在中国没一两百号人,连动都不会动。

因为这不仅仅是语音识别,还有集成服务,中文的生态、内容、服务、对接,以及到哪里卖?怎么卖?(亚马逊)西雅图总部那些人弄得明白这些事情吗?他一定弄不明白。再说了,他们在美国都面临着 google 兵临城下的局面,哪有时间顾中国。

总之,从实际来说,我觉得今年能踏踏实实做硬件,并且能够量产的,中国就没几家,放心。

3

有些产品是战略性的。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决定做一个事情,要么就是赚吆喝。像我以前做 google 翻译,没有人说它必须赚钱,可能连流量都没指望,反正公司就给四五十号人,大家搞这个东西就行了。

还有就是赚钱和所谓的战略价值,我觉得智能音箱就是战略价值很重要的东西。

产品立项的时候,我们会做一个商业模型,里面会写 bom 成本是多少,渠道费用是多少,最后能卖多少台,研发成本怎么分摊,很多公司没做过这种 business case study,所以做的东西都不太 make sense。

我一直强调,智能音箱是个消费品,就应该长得不错,价格适度,超过 1000 块钱就别玩了,还要有不错的稳定性,不错的语音交互,不错的内容。

去年七八月份的时候,我下面的人做了大量调研,竞品拆了又拆、研究又研究,老是想做出一个一鸣惊人的东西,但事实上挺难的。软硬结合是一种基因,不是资源整合。bat 把它当一个资源整合去做,就是找别人去拼,这是错的。

基因就是团队要磨合好。硬件软件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硬件从来都不性感。互联网模式是躺着赚钱,智能硬件是跪着都赚不到钱,但是总得有一帮人去干这个事情,最后才有可能走出来。

我们公司(出门问问)有七八十号人以前都是在诺基亚做手机的。做硬件就是要决心,要抱着那种心理,亏钱就亏呗,慢就慢呗,就算再怎么不行,到今年年底,市场上真正能用的智能音箱硬件也不超过三家,我们会是其中之一。

总之,先做出一个用户觉得长得还不错,音质也好的东西,别动不动就颠覆。至于短期能不能复制亚马逊的成功,我完全不抱这种幻想,我们只要不掉队,如果真有风的话,也能被吹一吹。

智能音箱系列报道: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李志飞:想在中国复制 echo 的成功,肯定都不靠谱

扫码查看文章
亚博电竞网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