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创办一家亿美金的公司?做“价格屠夫”、“极致性价比”?
这些都对,这些也都不对。因为所有的slogan,最终都指向了雷军的终极梦想——改变中国的制造业。
在不同场合的采访中,雷军都曾袒露过自己的心声:“小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形象彻底改观,同时小米也要做新国货代表,要比洋品牌品质更好、价格更低,最终打败它们。”
过去30年来,由于国外的需求、投资和技术转让,中国制造业呈指数级增长。但是,“大而不强”的标签始终没有揭掉,国外巨头始终盘踞在最尖端的制造环节中。
所以,最近小米造车的消息传出,说到底并不奇怪:汽车行业是制造业的标杆,就零件数量和制造难度而言,手机是远远比不上汽车的。
雷军造车,对自己而言,是手机之外的又一次“重新出发”。不过,如果我们把眼光再放远一点。除了造车,小米或许还能进军医学影像器械。
这个概念或许不像“造车”那样性感,但是一旦做成,雷军的江湖地位或许可以再进一步。
雷军曾说过,希望自己的墓志铭是“雷军改变了中国制造业”,这是他的人生理想。
这两年来,制造业提的最多的几个词就是:自主可控、国产替代。而替代,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的核心技术都是一个行业几代人积累下来的成果。
就以医学影像器械为例,主要包括x线设备、核磁共振设备、核医学设备、超声、放疗等设备。这个行业的复杂度可以和汽车行业平起平坐:门类复杂、技术含量高、交叉性强,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试金石。
而且,当前,我国医学影像器械产业呈现整体分散、部分集中的竞争格局。很多企业规模小,无法大规模产业化,因此产品的成本高、利润薄,并进一步导致同质化竞争。
一个现实情况是,目前,仅有dr设备的市场国有化率超过50%,其余主要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国有化率都很低。
凭借着多年的技术、渠道以及口碑积累,2010年之前,中高端医学影像器械几乎都是大牌外企的天下。近乎垄断的技术实力,让gps(ge医疗、飞利浦、西门子医疗)等国外厂商,能够靠着医学影像设备,每年从全球攫取超高额利润。
在一些技术领域,中国的设备厂商难以望其项背。
举一个例子,作为ct设备的信号源,球管是ct设备中最值钱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的性能直接影响了ct的图像质量及使用寿命。
自1896年,德国c.h.f.muller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实际使用意义的x线球管后,人们对于球管技术上的改进就从未停止。
1998年,杭州电子管首次试水失败后,杭州英赛特、广州艾珂斯相继进入球管国产化的研究道路,但结果同样不是很理想。目前,国内没有能够制造ct用球管的企业,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
医疗器械是中国制造业崛起、实现国产替代的一个必走之路。2021年2月9日,工信部发布《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其中发展愿景一节中提及中国品牌发展,到2025年6-8家企业进入全球医疗器械50强。
摘下医学影像器械这一个“制造业上的明珠”,或许是雷军的一大梦想。
除了“国产替代”的大趋势,雷军或许还有自己难以言说的“隐痛”——手机。
想要成功可以,想要一直成功很难。做了十年手机的雷军,非常清楚。
2013年,诺基亚和苹果还是手机行业的霸主,国产品牌刚刚涌现。在近乎“百团大战”的情形下,小米发布的“小米1”系列在国内市场大获成功。
随后,小米又以红米系列迅速布局中低端市场。几乎超出当时小米所有高管的预想,“红米”系列异常火爆。
但是,这时候的手机行业竞争才刚刚开始。彼时,华为也开始转型手机市场,并且也在第一时间发布了“荣耀”系列,设计初衷就是为了阻击“红米”系列。
手机行业,时刻有人觊觎第一名的位置。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小米、华为、oppo、vivo轮番在各个榜单上做第一。
根据知名市调机构canadys发布的最新数据,东南亚地区就在2020年迎来了一次手机市场大洗牌。小米的市场份额占比仅为12%,在东南亚市场销量没有进入前三。
虽然这样的数据不太全面,因为这也与小米的全球战略调整有关系。但是,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手机行业的“朝生夕死”太过常见。
雷军是业内公认的“劳模”,勤勤恳恳十年做手机。但是,他也知道,消费硬件持久性差、扛风险能力低、不确定性高、大起大落快,稍微一个口碑崩坏,对品牌的打击是致命的。
htc、魅族、索尼、联想就是先例,电池爆炸的三星也在中国市场元气大伤,就此丢了市场。
所以,做手机,就像在“刀尖上跳舞”,危机感常在。
从现实的经营角度来看,尽管小米自2018年以来一直位列世界手机出货量第四,甚至2020年还进入了第三。但是,雷军在2018年却主动宣布“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
在小米2019年的年报中,小米的手机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59%,毛利润仅占总毛利润的5.7%;小米的互联网业务收入,虽然仅占总营收的30.7%,但其毛利润却占了总毛利润的45%。
在“有意为之”的情况下,小米实际上是通过消费硬件这条路,来实现更多周边产品、服务的盈利,这更符合它“互联网公司”的定位。在未来的竞争环境下,多数的手机厂商也必然要走这条道路,竞争进一步加大。
但是,做医疗器械的硬件就不一样。
例如,ge医疗2020年全年总营收达到了180亿美元,利润达31亿美元,利润率达到了17%。
与消费硬件相反的是,to b产品的技术壁垒更高,利润率更高,一旦得到市场认可就能建立经验和技术壁垒。
谁不想找一个既有情怀,又有稳健收入的赢利点呢?
消费硬件起家的医学影像三巨头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说到ge、西门子、飞利浦,你第一秒能想到的是什么?是ge的烤箱、西门子的冰箱,还是飞利浦的电动牙刷?
没错,在普通消费者认知里,这三家公司都是家电公司。历史上,它们也都靠着小家电起家。
飞利浦成立于1891年,成立最初近40年业务以照明为主。1939年,飞利浦发明电动旋转剃须刀,由此进入小家电领域。
1926年,西门子家电推出了第一个“烤管”。1928年,推出了第一台电动洗衣机。
1892年,爱迪生电灯公司和汤姆森-休斯顿电气公司合并,成立了ge,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1911年,ge创办了照明业务。
所以,这三家医疗器械领域的老牌企业,无一不是从消费者硬件起家。
而在数百年的风雨过后,ge、飞利浦、西门子通过不断的变卖资产、业务瘦身,重心都很默契地指向了同一个领域——医疗。
直到今天,这三家仍然是医学影像设备领域当之无愧的三巨头,在ct、mri、超声等领域都有绝对的话语权。
他们的历史,就是一部从c端转型b端的历史。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西门子创始人维尔纳·冯·西门子敏锐地意识到,x射线势必会对医疗领域产生深刻影响。他开始对x射线进行研究,仅仅一年后,西门子就生产出了第一台用于医疗诊断的x光机。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西门子创始人维尔纳·冯·西门子敏锐地意识到,x射线势必会对医疗领域产生深刻影响。
他开始对x射线进行研究,仅仅一年后,西门子就生产出了第一台用于医疗诊断的x光机。
在今后的数十年里,医学影像部门成为了西门子最引以为傲的部门。比如,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系统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此后,西门子医疗于1896年成立,已走过120多个年头。然而,西门子医疗并非所有的设备都自己做。
比如,去年,西门子医疗164亿美元收购瓦里安,创下了2020年医疗领域的最大收购案。
瓦里安是全球肿瘤放疗领域龙头,在全球安装了8000多套放射治疗系统,占据全球超过50%的放疗市场份额。此次收购,也意味着西门子将进军肿瘤放疗市场。
时间再往前推。
这里需要提一家ct历史上最著名的公司之一——elscint(爱尔森)。
elscint是以色列最古老的高科技公司之一。随着公司的发展,它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际销售网络,并因产品在技术上往往优于强大的跨国竞争对手而享有声誉。
自创始人suhami带领elscint进入ct领域以来,这家小公司与当时市场上数十家强劲对手展开激烈竞争,包括辉瑞、西门子、日立、东芝、飞利浦和ge。
1996年,elscint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多层ct,取名为“twin”。这个系统可以在机架每次旋转时获取两幅图像,这是当时世界上其他ct设备无法做到的。
twin之后,elscint希望更上一层楼,开发出4层系统,但是这需要全新的机架设计。为了争取时间,elscint决定将多层探测器的设计卖给西门子,以换取他们的机架和检查床技术。
这让西门子得以进入多层ct市场,而elscint则缩短了上市时间。
再来看ge。
医疗业务在ge一直是排在航空、发电之后的第三大业务,不过近年来分量越来越重。2020全年,ge医疗总营收在ge集团中占比23%,达180亿美元。
1989年,ge以1亿美元收购elscint的核医学和磁共振成像部门。
1998年2月,ge以2.3亿美金的价格从以色列公司elbit手中收购diasonicsvingmed,抢滩心脏超声市场,吹响了巨头进入超声行业的号角。
飞利浦则是以小家电起家,它与elscint的交集又在哪里?
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开发成本和各种经营不顺,最终,elscint的母公司——elbit医疗成像公司开始出售其成像资产,其中之一——elscint的ct业务被卖给了picker international。1999年,picker改名为marconi medical systems(马可尼医疗系统公司)。
2001年,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以11亿美元现金收购了马可尼医疗系统公司。此次收购将马可尼的ct和mri业务纳入飞利浦现有医疗系统运营中,从此奠定了飞利浦多层扫描技术的基础。
在一家老牌企业的数十年商业版图中,并购一直与自建同等重要。
从gps三家的变迁过程中能看到,想进入一个陌生领域,并不一定需要“all in”的架势,通过很好的并购、整合,依托原有的渠道、技术、市场营销体系,完全可以顺利地进行布局和卡位。
同样的由c转b,同样面临消费硬件的增长瓶颈。gps的历史转变,放在小米身上为什么不可以?
况且,小米在医疗大健康领域的布局的确不少,尤其是在医疗器械领域。其中,关注度较高的是小米与九安医疗的合作,这也是小米投资的第一家医疗器械公司。
2016年,小米与九安医疗签订注资协议,小米战略投资九安医疗旗下的ihealth品牌,投资金额为2500万美元。
目前,双方合作的消费级硬件产品有电子血压计、医用电子体温计、智能血糖仪、雾化器、胎心仪等。
雷军系的医疗健康企业主要有两个特点。
第一,普遍以智能硬件为主,
第二,专注某一细分领域的产品,借助小米的渠道资源,触及海量用户,从而带来提供更多增值服务的机会。
从合作的这些产品来看,仍然是有些“小打小闹”的c端产品,与动辄数百、上千万的医学影像设备来说,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然而,小米做“大”设备,并不是没有机会,参考一下造车。
在《晚点latepost》的报道中,一位接近雷军的人说:“时间点让他(雷军)下定决心(造车)”。
小米并不需要从头开始研发整车的每个部分,而只需要通过打造小米手机一样的策略,通过外部采购成熟的硬件,配套自己的软件层,继续原本的蓝图。
换句话说,在医疗器械领域,小米不需要从头开始研发。通过生态链的形式,小米也能做医学影像器械。
而且,小米,看家本领是软件,它与半导体行业也是亲密的亚博平台app下载的合作伙伴。
从2013年起,小米就开始布局iot。
在《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一书的序言中,雷军回忆:“那个时候只是看到趋势,而iot成为真正的现实至少还需要5年或是8年,我们决定,用小米做手机成功的经验去复制100个小小米,提前布局iot。”
此后,2016到2019年间,小米的iot以及生活消费品收入,持续保持50%以上的高增速。
2019的年会上,雷军说,小米已经是全球最大的iot消费级物联网平台,并提出全面拥抱aiot,从现在开始未来五年内持续投入超过100亿元。
能够用语音和人工智能来进行交互,这是未来10年全球最重要的科技发展趋势。雷军更看好的是5g ai iot,认为“下一代超级互联网,能够把所有的东西连起来”。
而物联网实现的是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
医学影像器械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那就是,5g和ai将渐渐成为标配,端侧智能越来越重要。
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创始院长沈定刚教授,曾在miccai 2019的workshop中,谈到了器械发展的整体趋势,即由单模态、单流程向多模态,全流程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点在去年疫情期间的体现尤为明显:多家器械厂商推出了搭载计算机视觉的医学影像设备,可以通过摄像头自动识别胸部扫描范围,无需进入操作间即可进行精准ct扫描,减少接触和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从提高成像速度、减低辐射剂量等角度来看,ai在设备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另一方面,小米对ai的重视全所未有。
雷锋网了解到,2016-2018年3年间,小米以684项ai领域专利申请排在全球第11位,超过高通、富士通等老牌技术驱动公司。
2019年,时任ai部总经理的叶航军透露,2016年雷军在内部的一个讨论会上确定把ai作为战略方向,雷军说很有可能人工智能是小米未来十年的唯一重要战略,当时也组建一个完全独立的ai部门和团队。
推动小米向ai大踏步转型的是雷军大学上下铺的兄弟,前小米技术委员会主席、现任小米清河大学校长的崔宝秋。
去年耗费了几个月的时间之后,崔宝秋还挖来语音识别开源工具kaldi 之父——daniel povey。
此外,远程医疗,也是未来的大趋势。
在去年的进博会上,西门子医疗等厂商推出了处于研发中的西门子5g远程超声机械臂,这样三甲医院的专家就可以远程进行指导和操作。
再有,护士给一个病人做超声,她可能掌握的技术没有主任那么高深,但是一旦在超声图像上面出现了一个可疑病灶,机器就会自动地进行标注,传输到云端进行大数据分析,并作出提醒,这在5g时代成为可能。
所以,这也是小米ai部总经理的叶航军所说,以前很多体验基本靠硬件,但现在硬件占了一部分比例,但软件的贡献会更大。
如果小米要去布局aiot,在以往的消费硬件之外,在产业级互联网上,5g、ai等能力的储备,也是小米能够在医学影像领域布局的重点底气。
毕竟,参考去年年底的小米开发者大会,小米就推出了智能酒店亚博电竞网的解决方案,类似的方案还覆盖到了地产、企业等多个场景和领域。
因此,以软件见长的小米,在未来的时间里推出面向医疗设备场景下的亚博电竞网的解决方案,也完全有可能。
《中国企业家杂志》对雷军的报道中曾写道,小米之家深圳旗舰店开业前一天,小米高管开了整整一天战略研讨会,主题是:十年后小米能否成为中国实体经济的代表?十年后小米会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雷军从制造领域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那时,小米应该带领一群中国品牌和中国先进制造业,在全世界都奠定了无可动摇的位置。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坚持干下去,十年后的小米可能会成为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中国代言人。”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造车这件事,不也被小米提上了日程?
从未来大势、自身的危机感,从行业历史参照到小米的优势站位,小米进军医学影像器械,都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雷锋网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