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和金融的结合目前有多个领域:用人工智能进行量化交易;辅助生成报告、投资意向书;做语义搜索,用于行业研究;以及智能投资顾问等。随着国内经济结束高增长进入结构调整期,债务过度扩张,以及汇率和资本项目的改革,国内高净值人群逐渐产生海外资产配置的需求。fintech子领域智能投顾(robo-advisors)也因此吸引了行业和用户越来越多的关注。就连传统金融机构,比如招商银行,也瞄准在线财富管理的风口,推出旗下智能投顾摩羯智投。
然而,同样是因为强烈的投资理财需求得不到满足,同时互联网金融为躲避监管而大肆借助智能投顾新概念改头换面,互金p2p理财再度伺机而出,造成如今智能投顾市场尚未壮大就鱼龙混杂的局面。
那么,真正智能投顾是如何工作的呢?它和fof有什么区别联系?智能投顾市场将如何发展?怎样的智能投顾才是好的智能投顾?……这一期硬创公开课,我们邀请到pintec旗下智能投顾公司璇玑ceo郑毓栋来讲解。
以下是访谈直播实录:
雷锋网:因为智能投顾是个不新但普及较少的概念,所以,我们能不能先介绍一下璇玑在做的事情?
郑毓栋:我分两方面来回答:
智能投顾的本质在后面两个字—投顾。是个舶来词,英文叫 financial advisor (fa) 在美国和欧洲比较普及,全美大约70%的个人财富由不依赖于传统金融体系的独立fa提供服务。在监管上,也有1940的ria法案来监管整个行业。
顾名思义,投顾是帮助客户提供家庭财富的投资建议。首先是基于家庭资产配置的理念,首要目标的是长期跑赢通胀,同时取得符合客户风险偏好的收益,实现家庭财富的稳健升值。
所以,国外的投顾不同于中国的投顾。中国投顾更多指的是证券商业的投资顾问,帮客户进行低买高卖的股票操作,以获得极高的投资回报,并从中收取佣金。国外的投顾大部分基于长期资产配置的投资理念,结合客户的家庭情况、风险偏好、资金需求来进行投资安排。
这种服务必然需要对用户的情况进行充分地了解认知,所以,一个投顾不仅要熟悉市场数据,还要熟悉客户情况。在之前,这种服务确实比较高端,所针对的客户群体的门槛也比较高。
智能投顾就是用金融科技来了解用户,然后在根据市场情况结合用户本身的情况,提供量身定制的资产配置亚博电竞网的解决方案。
璇玑是国内比较早地在robo-advisor领域耕耘的公司,产品立项在2015年上半年,并陆续拿到了基金销售牌照和保险咨询牌照。在牌照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优势。基于这两个牌照,我们做了基于公募基金版本的资产配置组合,它可以直接2c,也可以嫁接在机构用户上,并根据机构用户的需求,再去服务它的c端用户。
璇玑目前已经与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比如金石财策、传统金融机构比如民生券商、以及大型互联网公司等有项目落地或筹备中。璇玑会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雷锋网:可不可以理解,智能投顾和传统的fof(基金中的基金)做的是同一件事?他们有何区别联系?
郑毓栋:智能投顾和fof的区别其实蛮大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对客户的理解和认知。fof在服务客户时,不会有差别,所有客户购买同样的产品,在同一时间同时调仓。也就说是,在fof中,客户之间是没有任何场别的,本质上,还是所有人买了同一支基金。
智能投顾会做到比fof更进一步,即每个投资人都有一个特定的投资组合,会根据客户的情况单独调仓。同时,智能投顾所提供的资产配置组合也不局限于基金,比如璇玑未来会在自己的组合中加入一些保险产品。
雷锋网:那请问在资产配置上,智能投顾可以多大程度进行定制化?很多平台说能够定制化,但实质上配置出来可能大概只有3到5种方案。
郑毓栋:我们先来聊聊,客户的财务目标都有哪些?我一般分为四类:对预期收益的追求、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对投资时间长短的要求、第四是投资到期后的分红;不管用户的投资需求是买房还是养老,都可以被这四类需求所包含。智能投顾就是希望在这四方面,对客户做出定制化的亚博电竞网的解决方案。
此外,每个客户除了投资需求以外,还有在不同阶段的保障需求。比如,是刚有了孩子还是希望要个二胎,是处于刚买了房子在还房贷,还是短期内有住房升级的目标,是处于事业的上升期还是平稳期。每个客户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规划,对投资的时间、风险、收益都有不同的预期目标。
智能投顾目前只能提供几种资产配置方案,根本原因是,对客户的理解不够。对客户需求的深度了解,并不是一套投资问卷或者风险偏好测试能够解决的。我们希望通过跟机构的合作,以及建立更多了解客户的数据维度,来解决这个问题。整个行业的最终目标还是提供千人千面定制化的方案。
雷锋网:智能投顾现在在国内是鱼龙混杂,总体上看,它在国内目前的发展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郑毓栋:智能投顾在国内的实践中,发展的方向很不一样。在智能投顾这个词被大量引用之前,投顾在中国特指券商营业部中的证券投资顾问。目前,国内的智能投顾分为几类,第一种是高频荐股,帮助客户追求阿尔法收益,很多券商和互联网公司都在这个领域开展业务;第二种以海外资产配置为主,需要消耗每人每年五万美元的换汇额度;第三类是像璇玑这样,以人民币投资为主,同时服务持牌的金融机构客户。
其中也有不少难度:
第一,尽管以人民币投资,仍然要有投资全球的能力;
第二,既然服务机构客户,但每个机构客户的产品、场景都不一样,需要模型能够主动地去适配每个机构客户的不同特点。
所以,总的来说,国内的智能投顾的发展方向很不一样,走出了几种分支。在国外,智能投顾单指通过大类资产配置,来替代人工投顾服务的模式。我们认为,国内的智能投顾 慢慢地发展成,类似国外的,以追求大类资产配置收益为主的方向。
原因有几点:
第一,以股票收益为代表的阿尔法收益,并不适合大众投资者,阿尔法收益本身是一场零和游戏,是一部分人赚另一部份人的钱。获得短期阿尔法收益相对容易,当长期持续地获得阿尔法收益难度相当大。
第二,理论上90%的投资收益来源于正确的资产配置。通过择时择股获取的投资收益的占比不超过10%,在中国这种半有效的市场,择时择股所起的效果也不会超过20%。 在这一领域做好,就已经能给投资人带来不错的长期回报了。
第三,国内固收收益持续下降,风险和违约的可能行也越来越大;人民币今年进入了长期的贬值通道;风险资产的波动性也越来越大,比如a股市场在去年和今年都有相当大的波动性。这种大背景下,投资人在单一市场获取收益的困难程度越来越高,单一投资的风险越来越高。
所以,只有通过资产配置的方式才能在不同的资产中获得均衡的风险回报,来抵御单一市场的黑天鹅风险。所以,我们也认为,在二级投资市场上,这个方向也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方向。
我们看到在欧美的一些行业巨头已经开始陆续进入智能投顾领域,比如贝莱德和vanguard这类主流的资产管理公司。vanguard也是璇玑的产品和技术顾问之一。也包括ubs这类顶级的私人银行,也通过收购方式切入了这一领域。我们判断,这样一种服务在商业模式,投资逻辑上已经被认可了,是成立的。
雷锋网:前面说到的,直接进行海外资产配置的,以及投资国内公募基金的2c智能投顾,他们在国内落地发展分别面临着哪些困难?(其实不管2b还是2c,最后还是2c)
郑毓栋:智能投顾在中国的落地有很大的前景和困难。最大的难题是对投资人认知的教育层面,这个过程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市场的变化对投资人的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这是落地中最大的障碍。
落地过程中也存在很多技术细节上的问题,比如专注海外资产配置的智能投顾,就面临着客户资金出海的难题,比如换汇额度的限制、资金合法出境的问题。
基于国内公募基金的智能投顾,最大的问题是牌照。证监会已经明确要求用户公募基金销售牌照才能提供相应的服务。因此,没有牌照会存在合规上的问题。国内的交易成本和调仓成本会比较高,同时调仓过程又比较慢,比如qdii基金的调仓需要7天才能完成。因为,这类智能投顾必须考虑交易优化的问题。
璇玑也在努力优化交易成本。比如尽量挑选摩擦成本低的基金,还有判断用户何时适合调仓,在最短时间,以最低的成本帮客户完成调仓。这些都是这类智能投顾在落地过程中遇到的难点。
雷锋网:如果银行、券商、基金公司等机构自己的智能投顾也做起来了,不管是自主研发还是收购合作,单纯2c模式的智能投顾(公司)是不是就可以消失了?
郑毓栋:我觉得竞争态势还很难说。美国大约70%的理财市场是由独立的三方理财师来服务的。这些理财师的卖点有独立、开放、与用户利益一致。这三点在国内还是比较欠缺的。
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理财机构,国内的ifa都以鼓励用户频繁交易从而收取佣金为主,这与用户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存在道德风险。其次,国内的财富管理只存在十来年的历史,大多停留在产品销售阶段,这一点与用户的诉求也不一致。因为,智能投顾是在对国内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进行改进,首先与用户利益保持一致,其次用科技手段优化体验。
谁在这方面做得好,谁就占到了先机。而前面说的独立、开放、与用户利益一致恰恰是国内传统金融机构比如银行、券商、基金比较欠缺的。这也是国内的智能投顾们的机会,如果能在这几方面做得好,站稳脚跟,未必不能在这个细分领域与大机构进行抗衡。
智能投顾领域的创业公司,传统大型金融机构转型,两者其实在技术、服务、模式上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客户,传统金融机构积累了大量的存量客户,在获客层面有先发优势。其他层面,两者都是一样的,而小公司在创新和变革层面一般都会快于大型机构。
同时,智能投顾公司还有几个问题要亟需解决:
第一是如何深度了解用户情况,做到真正的投顾,而非简单地推出一个投资组合。璇玑也正在这方面进行努力,目前我们正在开发语音、语意的识别系统,未来可以通过与用户充分交流,补全用户画像。
第二个问题是牌照,无论是前几天刚出来的可能会发的智能投顾牌照,或者证监会可能会实施的账户管理办法,或者基金销售、保险销售牌照、已经停发很久了的投顾资质牌照。智能投顾公司都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以满足合规的要求。
第三,从技术角度看,前两个问题都对技术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此外,智能投顾在交易优化 模型的探索都是没有止境的。
雷锋网:在较长时间来看,智能投顾的效果和买几支基金的收益水平差距如何?
郑毓栋:从长时间看,资产配置组合所提供的风险收益比与单支基金的风险收益比是不一样的。智能投顾并不追求绝对的高收益,但追求一个用户的在可承受风险范围内,达到最优的风险收益比。智能投顾通过对各类资产进行收益相关性、波动性的实时匹配,以组合的方式获取的收益,要比用户自己挑选基金所所获取的收益,风险低很多。
用户挑选基金,仍然很容易集中于单一资产,也就是说,投资了几个鸡蛋,但让在一个篮子里。又或者,把资产分散到了几个篮子里,这个组合的整体风险,是否在用户可承受范围内。这些都是不确定的。此外,只要是个人投资,很难避免陷入追涨杀跌的情绪中。
举个例子,前阵子黄金收益很好,很多人会买入黄金,但正好加仓的点位在黄金高点。买入时也并没有考虑到配置黄金对整个组合的影响。因此,用户个人组合的收益率,从上期来看,应该是不如智能投顾的。
雷锋网:那如果说智能投顾的一个关键是把损失维持在用户心理水平之上的话,是不是就是一个心理问题,特别是如果收效水平和长期持有基金差不多的话。
郑毓栋:并不是这样的。长期持有基金是无法把损失维护在用户心理水平之上的。比如,过去十年a股中小板的平均年化回报率能达到15%~17%,但是我们看到没几个人能在中小板上获得这么高的年化回报。如果能达到这个水平的话,基本上每4到5年,资产就能翻一番。但是,能达到这样水平的投资人,我相信是少之又少的。
所以,这不是心理问题,而是真实地控制用户组合波动。比如,如果预期收益目标是15%,那获得这个受益是要承受50%的波动,还是70%的波动? 这是需要智能投顾通过科学配置来帮用户解决的问题。
雷锋网:那么总结一下,好的智能投顾应该是怎样的?科学的投资理念又该是怎样的?
郑毓栋:这个问题比较大,好的智能投顾需要符合下面几点:
第一,是基于用户的情况和需求,去做出合理的投资组合配比。比如用户近期有刚性资金需求,智能投顾就需要自动降低用户的风险等级,并提前提醒用户准备提现使用资金等。又或者按照客户的财务目标,制作出一份几年期的理财规划和组合,帮助客户达成目标。
第二,是在了解用户的基础上,能提供最优投资方案。如果能够以10%的风险获取10%的预期收益,就不该让用户承受多余的额外风险。在这方面,机器显然计算得要比人好,而且是能够实时地监控市场,计算风险收益比。如之前所说,优化模型算法是一个有无止境的过程。这也是判断智能投顾的标准之一。
我经常把智能投顾比喻成医生。人的健康状况需要医生和病人的配合。财务状况也是一样的,需要投资者和机器一起配合。如果一个投资者在观念上认为低风险高回报是可能的话,这种配合就不会默契。因为长期来看,一定是低风险低回报,高风险对应高回报。智能投顾是在这个逻辑下运行的。此外,国人有一个客观因素形成的观点是—对无风险回报的预期是过高的。这也跟现实情况有关,因为国内很多的固收产品都能带来非常高的回报,且很多还有刚性兑付。这些都需要投资人有清楚的认知。
如前面所说,智能投顾很大的一点挑战就是客户认知问题。所以我说需要用户和投顾一起来完成投资。首先用户需要给投顾一定的磨合和信任期。其次客户的关注点应该在于投顾的风险控制能力。比如,用户对风险的忍受范围在5%以内,那么应该看重投顾所提供的组合,能否将波动长期控制在5%以内;其次,再去关注在这个波动范围内,投顾能取得多少长期回报。
问:智能投顾平台如何确保用户的资金安全?
郑毓栋:这是很多平台,包括璇玑一开始在自己c端产品选择公募基金为投资标的的主要原因。看资金安全,首先看平台会不会碰钱。之前证监会发布警示函的时候,是发现有些平台会成立自己设立了资金池的产品,用户直接把钱投到资金池后,平台再把资金池的钱根据其号称的比例来投到不同的产品当中去。这就意味着对平台的信用度要求非常高,因为这样的安排本质上是平台可以挪用客户的资金。所以保证资金安全,首先就是资金不能过平台的手。
如何确保平台不设资金池?如果平台有法定销售牌照,他是根据监管的要求进行标准产品的销售,他就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因为公募基金的募集基金是直接进到募集机构的银行托管户,然后再去到基金公司的基金托管户去。所以整个流程资金是不经过智能投顾平台的,这样就可以保证用户的资金安全。
问:智能投顾是基于人工智能来做决策的,后期会不会因为根据不同的ai算法而显示出优劣,比如出现市场上类似的排行榜?
郑毓栋:排行榜这个事情应该比较审慎。对于不同的用户,其得到的方案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有可能是因为本身对资金安全的需求,或者资金短期需要使用,而不愿或不能承受太多风险;也有可能是需要按月派发的红利来支撑流动性资金的需求,而牺牲组合的收益。所以,单纯按收益排比的话不能就考虑到用户差异度情况。基金超市上的排行榜,往往会看到,排得越前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它的收益可能会更低。
因为投资上有句话叫“盈亏同源”,就是如何追求阿尔法收益,是如何盈利的也会如何在市场上亏损出去,因为市场上的风格并不总有利于你的风格,而你自己的风格很难转变。如果按照排行榜之类进行智能投顾收益排行排比的话,未来容易让智能投顾脱离初心,去追求很高的阿尔法收益,而忘了基于用户级别的风险控制和定制化需求才是智能投顾生存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