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两点还要开一个会,我们尽量压缩时间!” 手里抓着刚从路上买回来的煎饼,余凯像一个学生一样端坐在新公司办公区角落的吧台前,神情真挚,略带狡黠,让人觉得眼前这个人,和中国互联网行业“人工智能领袖人物”的形象颇有一些错位。
自从宣布创业后,余凯变得更忙了。采访改期几次,终于成行。
余凯是谁?他为什么这么牛?
在辞职之前余凯曾经任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的老大。这个听起来有些奇怪的研究院其实大有来头,是百度ceo李彦宏钦点成立,挂帅督导的部门。百度的业务无论是搜索相关性还是广告变现,都在极大程度上依靠人工智能。所以这个部门的成立,实际上是百度核心技术创新的引擎。余凯也是李彦宏请来的“镇院之宝”,idl的创始人和负责人,地位可见一斑。
地平线机器人科技创始人 余凯
曾在慕尼黑大学求学,在斯坦福大学执教过《人工智能绪论》的余凯是机器学习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他获得了这个领域的众多荣誉,而在百度百科中,更是当仁不让地被描述道:“他在中国率先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在互联网行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而在这位技术大牛的影响下,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迅速壮大。谷歌大脑项目之父andrew ng也是在余凯的推荐下加入了百度,担任百度公司的首席科学家。
从百度再次出发
正是因为余凯在百度的技术研发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他的离职才会引发媒体的关注和蜂拥的猜测。
“在百度度过了三年难忘的时光,收获了很大的成长,出来创业就有点像当年离家上大学一样,是带着留恋和感恩,再次出发重新上路。”在谈到前东家百度的时候,余凯表达了感激。他认为百度已经在人工智能方面具备相当雄厚的研发实力和人才储备,未来一定会继续向前发展,但是百度的重点在于发展云端智能,而不是非互联网服务,比如和硬件相关的产品。“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公司也都尝试做过一些智能硬件,但是很难说决心很大,对于任何一个成功企业,在主营业务之外进入新的领域,都会不容易。而我要做人工智能芯片方面的创业,选择辞职出来重新来过,施展的自由度更大。将来也许有可能和百度合作,共同在云和端上推动人工智能。”
从余凯的描述中,他的离职可以形容为从百度毕业,再次踏上追梦之旅。
要做出“机器人时代的intel”
余凯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显然有一番很大的抱负。他要做什么呢?他要做机器人时代的intel和高通。他要生产机器人专用的“大脑”芯片。
“我想要抓住的不是一两个机会,而是一个趋势。我们想要为整个物联网和机器人行业提供可能。”
但机器人为什么需要一枚专用的芯片呢?他举了一个例子:
gpu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在cpu基础上进行软件算法优化已经无法满足图形生成和渲染的需求了,必须要从硬件上进行优化。机器人专用芯片也是同理。
余凯认为所有的智能硬件都是初始形态,它们将来一定都会发展成机器人,都会具有智能感知,理解分析,决策控制等能力。也就是说,这么多机器人,各自都需要一个大脑。这些大脑,就是余凯的野心。就像intel定义了整个主板和pc的形态一样,他希望用自己的芯片定义机器人系统。
以自动驾驶为例,智能化的实现可能有两幅图景:
一种是让机器人钻到车里为你开车;
一种是汽车自己本身就有智能的能力。
余凯倾向于第二个思路,理由是它更有现实性,这就需要在车上装智能大脑系统。
他描述了一幅满载“机器人大脑芯片”的世界。“比如说你的冰箱可以变得更智能。他知道什么东西快过期了,也可以知道你经常吃什么。比如鸡蛋快没了,就会自动订购,补充进去。自动驾驶就更直接了,你什么都不用操作,它可以像司机一样知道何时变道,前方红绿灯,多快速度可以不会撞到行人,自动送你到目的地。所有的这些智能的实现,都需要一个适合处理各种智能计算的芯片。我们会根据需求场景的不同,开发多个产品线,目的就是实现万物智能。”
余凯的“地平线机器人科技”进展如何?
到六月底,余凯宣布离职已有一个月。这一个月以来,他鲜有发声,这样的沉默反而加重了公众的好奇心。
“我们的公司刚刚在深圳注册,北京的公司也正在申请中,将来的核心研发主要在北京,面向客户的系统和产品开发会在深圳。公司名叫‘horizon robotics inc.’—— 中文名是地平线机器人科技。” 至于具体产品的品牌名称,余凯思考片刻说:“这个我们会去注册,目前只有公司名。”
环顾地平线的办公室,前一家公司的招牌还没来得及卸掉,主办公区一排排椅子列在明媚的窗前,显得有些空荡。
“我们已经招了十几个人了,其中有多位世界一流的技术专家。其中facebook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创始成员之一,杨铭博士,已经于三个星期前离职facebook,作为联合创始人之一正式加入了地平线。facebook的ceo和cto都曾亲自出面挽留他,足见facebook对他的重视。还有一些有技术有想法的技术产品专家在加盟过程中,大家都觉得地平线要做的这件事很有前景。”
“地平线机器人科技需要最优秀的人才,比如芯片设计专家、硬件产品经理,算法工程师、软硬件系统工程师、商务拓展和销售推广等很多人才。” 余凯补充道。(他还特意补充了职位申请邮箱:dream@horizon-robotics.com)
根据余凯的介绍,在最近的一个月,他的重头戏是招聘人才和完成首轮融资。“我见了很多投资人,大家都愿意参与。现在已经有很多知名的基金参与我们的种子轮,其中晨兴资本作为领投方、联合高瓴资本、红杉资本、金沙江创投,线性资本,和真格基金,地平线现在的估值已经很高。” 余凯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可能创造了国内创业公司的估值纪录。你看公司还在建立过程中,还没有产品。”
晨兴创投的合伙人刘芹曾经给过小米第一笔投资,而投资京东,腾讯,滴滴打车是高瓴资本的成功战例,红杉资本和金沙江创投在国内创投界也都是是赫赫有名。
我们的理念,对于未来的愿景,规划的路径,以及开放的学习态度,是他们投资地平线的重要因素。我们会积极和投资方一起合作,他们会带来对产业的见解,以及上下游的产业资源、人才资源。
吊足胃口的“神器”机器人大脑芯片究竟是什么样子?对于这些问题,他表现出了谨慎,“产品的具体形态还没有出来,现在公司还在 setup 阶段。” 他委婉地透露,地平线已经和国内一家大企业达成合作,准备为其量身定做智能芯片,不过对于究竟是哪家企业,甚至连这家企业生产哪一类型的产品,暂时不能透露。
“一点都不能透露吗?”
“不能透露。”
说到“敏感”问题,微笑始终挂在他的脸上。
地平线和bat在不同的跑道上
“做机器人时代的intel”,公众对这句话的理解方式游走在“雄心壮志”和“痴人说梦”两个极端之间。无疑,余凯对自己有着充分的自信。记者问道:“你有没有想过某一天你的地平线市值超过百度?”
bat和华为等中国企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市值和销售的角度,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企业。但是,中国还没有诞生过像intel和高通这样的公司,分别定义了pc和移动通讯,这些成果推动了全人类的进步,他们研制的芯片或专利,现在在每一部电脑之中,在每一部手机之中,改变了全球每个人的生活。
至于市值超过哪家公司,我认为这不是应该去想的事情,在自己的跑道上跑得足够快才是最重要的。
余凯强调,他希望做的事情,是技术进步推动产业跃迁的事情;这个事情,在中国还从未出现过。
“不过从未出现过,不代表不会出现。” 余凯说道,“以前从没在中国发生过的事情,现在不正在不断发生吗?过去中国在商业模式和产品微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未来也一定会诞生若干推动科技进步的成功企业。” 余凯表示,机器人芯片是一个很“重”的东西,需要能力、资源,而且是很花钱的。
创业唯艰还是创业“微艰”
余凯表示第一批产品会在今年年底推出。到时候会根据市场来检验自身的战略。“我希望我的团队一直有海盗精神,从骨子里要拒绝传统,要守正出奇。在我心中有一个基本的路径思考,但也会不断自我否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在创业之前,余凯所领导的百度团队也曾经尝试过一些智能硬件项目,不过这些项目都还在原型研发阶段,至今没有一个项目达到量产阶段。如何摆脱掉“技术专家”的身份,在公众视野里成为一个商业上成功的企业家,也许是余凯将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理想主义者罗永浩和他的锤子或可成为参考。
然而余凯却说,他还没有感受到压力,因为一切才刚开始。“我觉得创业后最大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安排自己的时间。以前在百度的时候非常忙,不过现在才知道什么是真的忙。” 和其他创业者杯弓蛇影辗转难眠相比,余凯口中的创业似乎风光旖旎,波澜不惊。在谈到这一个月的创业是否经历了困难时,他沉思一下:“还没有。” 随即又补充:“其实也有,我觉得我的困难就在于招人太慢。”
一位熟悉芯片行业发展的人士表示,上世纪60年代,由技术天才诺伊斯、摩尔和格鲁夫建立的intel的崛起是一个商业奇迹,和其同时的对标公司,很多也是由当时的技术大牛甚至是殿堂级的科学家所建立,然而,最终留存下来发展至今的只有intel一个。
“创业者面临的多是前路艰辛,我们面临的挑战现在才刚开始。” 余凯慎重地说。
余凯是一位技术大牛。技术大牛放舟出海,无路可退,他在未来的日子如何面对商业的风浪,才是这幕戏剧的高潮。预祝他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