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按:今年上半年以来,华为云业务历经几次重大调整,而每一次组织人员层面的变化都引发外界的猜测。无疑,华为云已经成为当前全球云市场中值得关注的对手。而如今关于如何做、做什么、谁来做云业务这件事情,华为上下是否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发展规划?这个问题值得被解答。
9月23至25日,正值华为全联接大会,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华为高级副总裁、华为云ceo、消费者云服务总裁张平安等高管,与雷锋网在内的数家媒体平台进行了开诚布公的沟通。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
关于华为云业务,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媒体沟通中指出,
“关于华为云的定位,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发展,华为云一直都是‘备受煎熬’。一方面在于企业自身改变商业模式、销售模式这种局面是非常难的;另一方面,也在于企业客户对公有云的感受短期内仍很难改变,他们依然会倾向于买服务器、存储。今年过去之后,这种局面其实已经好很多了。但卖服务器不是我们的追求。”
据雷锋网获悉,华为云今年在业务层面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调整,这一操作得以让云团队能够集中力量发展。目前围绕云需求的业务场景成立了三个业务部门,分别为公有云、伙伴云、华为云stack三个领域。而在公有云方面,徐直军坦言,华为云从分到合再到分的这个过程中,内部之间还是会不断打架,为此今年调整后,面向云原生的公有云将独立建设销售队伍。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云在今年推出分布式云时在业内引起了比较多的讨论。分布式云计算必然是未来云计算的发展方向;但同时其本质还是希望推动政企客户使用公有云,如何推动政企客户使用分布式云?这说明云产业无论在研发投入还是客户心智的影响上,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华为云经过4年发展,已聚合了超过230万开发者、1.4万多咨询伙伴、6000多技术伙伴、云市场商品超过4500个,成为互联网公司、政府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平台。
华为2021年研发投入将超1300亿元,而这其中云服务承载了各项基础研发投入的对外开放。而从过去半年华为云剧烈的调整背后,或许能够发现华为将云战略已经融合到了更多业务线中,而非此前单纯的能力支撑。
云战略“变”与“不变”
华为云是自2017年华为正式集中力量投入的一项重要业务战线。其最初是为入局的公有云而设立的业务。2017年,华为整合了it产品线、2012实验室、软件产品线、全球公有云业务部、流程it等具备公有云能力的团队,正式成立了华为云bu。随后,在接下来的几年间,华为云业务进行了多次重大调整。
2018年年底,华为对“ict基础设施业务”进行了组织架构的重组和优化,将公有云、私有云、ai、大数据、计算、存储、iot等与it强相关的产业重组为“计算与云”产业群,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cloud&ai产品与服务”。2019年的一季度,华为又将iot、私有云团队合入cloud bu。
2020年1月,cloud&ai升至华为第四大bg,与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者bg并行。到了2021年4月,华为云业务经历了新的人事任命与组织调整。
华为高级副总裁、华为云ceo、消费者云服务总裁张平安
而在23日的媒体沟通中,华为高级副总裁、华为云ceo、消费者云服务总裁张平安指出:
“目前第一个变化是新的云组织架构调整,不再只针对单一的云服务,如计算、存储等。现在我们围绕云需求的业务场景成立了三个业务部门,分别为公有云、伙伴云、华为云stack三个领域。第二变化主要体现在生态的投资,未来将在生态方面继续加大投资。”
此前,组织层面的人员调整其实仍源自于对云业务阶段性发展的战略重点。这一阶段,华为云和华为消费者云因张平安的上任,标志着华为“端”与“云”融合的一个友好开始。
实际上,华为云在云云协同战略已经有了初步成效。
华为云有230万开发者,终端云有450万开发者,通过云云协同,为开发者和亚博平台app下载的合作伙伴可以提供统一的服务与体验,包括统一帐号、支付、音频、视频等开放能力,以及统一开发平台、统一应用平台和运营服务。
作为这一战略的主要推动者,张平安指出,
“通过生态上的共享,使用了华为云的企业客户,可以将自己的业务通过终端云(已经构建的9亿用户生态)扩展;同时,b2c模式下的企业如零售快消、物流等行业,又因为终端云的需求刺激了华为云面向企业客户的服务。”
实际上,回顾全联接大会上有个关键词反复出现,“深耕数字化”,这意味着如何为客户提供一致、且更优质的创新体验,成为接下来华为云与终端云、流程it云、消费者云、车云等业务进行能力与生态等方面协同所衡量的标尺。
张平安也明确了华为云接下来的目标及定位,即深耕数字化,一切皆服务。
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技术即服务、经验即服务。在基础层面,华为云仍坚持在基础云服务层面,加大全球数据中心和网络布局。面向各行业亚博平台app下载的合作伙伴,加速构建行业应用平台和流程平台。
而在技术层面,张平安指出,仅2021年华为在各个领域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1300亿元人民币。如何让更多企业使用,避免重复造轮子?
“最佳路径就是将这些技术转化成为华为云上的服务。包括云原生的容器集群调度、ai的计算框架和算法、地图、数据库、3d超高清音视频编解码、全自动的开发测试流水线、区块链、5g、自动驾驶,都可以通过云的方式进行调取。”
用云原生思维践行云原生
如今,在技术层面,云厂商的关注点也正在从iaas向paas层面倾斜,但正因其涉及的维度较为复杂,且需要投入的技术资源力度较大,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
这一阶段,云原生是必然提及的话题。张平安指出,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是要用云原生的思维践行云原生,简单说就是全数字化、全云化,ai驱动,一切皆服务。
首先,云原生正在走向分布式,跨云跨地域统一协同治理,保证一致应用体验等新的需求日渐突出。
为此,华为公布了首个分布式云原生产品“华为云ucs”。“华为云ucs”,即“无处不在的云原生服务”,旨在将云原生能力带入企业的每一个业务场景,让企业使用云原生应用时能跨云跨地域统一协同治理,充分保证应用的一致性体验,加速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其次,华为云还发布了开天apaas,围绕移动开发者提供相关服务。目前已经开放支付、搜索、浏览、地图、广告五个数字业务根引擎,开发者可以基于该apaas平台进行应用的开发,并且可以一键上架到华为应用商店。
“开天apaas已经围绕50多个应用场景,贡献了100多个kits服务和2万多个api。”张平安在媒体沟通中指出。
此外,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企业数字化战略已经从cloud first转向cloud native first。一项数据显示,企业it投资的重心已逐步向云原生应用倾斜,其中容器产品作为一项云原生典型技术应用,已经越来越得到企业广泛认可。
在此之前,华为云已经打造了较为丰富的云原生产品体系,如面向容器编排技术的不同场景推出了云原生边缘计算项目kubeedge、云原生批量计算项目volcano,第二代裸金属容器等等。
现如今高举云原生大旗的企业,必然已经有一定在容器服务、数据服务治理等方面有了先进实践,因为云化、云原生化本身也就支撑了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云paas本身是一个需要多年技术积累与优化的体系,那么华为云需要腾出相应的时间、空间来快速推进这件事。
雷锋网总结
雷锋网认为,云原生时代,现在说云计算市场进入淘汰阶段仍为时尚早。尤其在中国,云计算影响的后劲才刚刚开始。过去改变的可能只是企业it的架构模式,而如今将改变软件研发的方式。从改变炊具,到提升使用炊具的效率、寿命、周期,需要费更大的周折。首先还是将市场做到很大。
据信通院《2020云计算发展白皮书》数据,2019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1334亿元,增速38.6%。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689亿元,相比2018年增长 57.6%,预计2020-2022年仍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300亿元。
总结来看,华为云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第二阶段,细致剖析会看到云原生和政企市场是两个完全不同却又同时发展的赛道。目前面向政企(tob)市场的华为云,已经在与消费者云进行了云与端上的融合。从技术演进看,分布式云计算必然是未来云计算的发展方向,分布式云的核心难题仍然是如何让政企客户接受公有云。
一边是云边端的未来,一边又是云原生2.0所带来的新的冲击。但回归正题,只有客户和亚博平台app下载的合作伙伴成功,才是华为云的成功。
此次大会上,华为云还宣布了两个新region开服,发布了天筹ai求解器、华为云stack8.1、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华为云sparkrtc、函数计算fuctiongraph等十大新服务,同时宣布华为云打造的首个虚拟数字人云笙入职华为云。
华为云已经收拾好心情,迎接接下来的挑战了。
(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