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对于大疆来说是极为关键的时期,这家如今估值超百亿美金,年销售额高达180亿元的公司,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已经牢牢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这也意味着它需要寻求新的市场,从而与公司的快速增长相匹配。那么,大疆未来会选择哪个市场进行突破呢?
1月20日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大疆总裁罗镇华发表题为“被忽视的工业力量”演讲,解释了大疆的公司理念,发展历程和未来目标。
他认为,大疆发展路线和中国工业的发展类似,从低级别的产品做起,不断提升技术,达到成熟阶段进行横向拓展,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未来,行业无人机市场将加速发展,虽然爆发式增长将出现在两三年以后,但是大疆愿意提前走出舒适区,攻克难题。
以下为大疆总裁罗镇华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的演讲实录(经编辑):
大疆创始人汪滔曾把创办大疆的初心描述为“建立一个创新的乌托邦”。我认为这与“科技主义者”的提法是异曲同工的。所以,如果与允许,在我的发言之前,我也大胆的为极客公园倡导的“科技主义者”补充两个提法:尊重奋斗、回归常识。
我们相信,没有从天而降的高科技,也没有夸夸其谈就能创造的财富。正是真正的科技主义者吃了很多苦,趟了许多坑,才有了中国创新今天的崛起。
借今天的机会,我希望分享我们对工业力量的开发。在过去十年,中国的互联网创新在聚光灯下,已经得到了全球的认可。但与此同时,中国创新中工业力量的崛起,相对互联网来说得到的关注要少些。工业力量像是一股暗流,会改变商业世界的下一个十年。
大疆是中国工业力量创新发展的缩影。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要从头说起。
大疆从2006年成立到现在,十一年不算是很长,但可能比大家想象的要久一些。从最初仓库创业的二十几个人,到现在一万两千人。大疆在全球7个国家设立了17间办公室,销售网络遍布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刚刚过去的2017年大疆的销售额达到180亿,比前一年增长了80%。
大疆的商业模式很简单,研发、制造、销售。有的朋友和我说,感觉去年无人机是不是遇冷了,我们自己的体会是还好。毕竟无论是旅游、户外运动,还是短视频、影视泛文娱这些市场对航拍影像的需求,都在爆发式的增长,市场热不热还是看需求。
与此同时,大疆在发力农业、工业等行业应用领域,有的朋友解读为市场转移。这是一个误会了,无人机行业应用毫无疑问是个巨大的金矿,但要说爆发增长,至少也是两三年后的事情。在未来两三年,无人机企业的主要收入仍然是来自消费端。但在行业领域,使用无人机开拓业务的机构收入水平会有很快的提升,这个趋势已经可以看见苗头了。
我们来看一看大疆的发展历程。如果从工业力量的视角去看,大疆是从研发和制造航模规格的产品起步,在remote control(航模)规格标准里做到了最好。然后再向上发展,做出了符合消费电子标准的一体化航拍无人机,并衍生出了许多消费电子产品线。
做航模市场的其实现在也还有很多。大疆是其中为数不多用更严格的规格要求来做,保证在更大产量下更高的品质和一致性,来给自己找苦吃的。造消费电子比造模型难,这是大家都能理解的。可能一开始造消费电子还不一定比造模型更挣钱,所以下决心,愿意从一个已经做的不错的舒适区走出来,做更艰难的事情,这样的人很少。
而现在可以说大疆对消费级别的产品研发制造都玩的比较成熟了,我们又给自己找了一个挑战,把消费电子的规格向上做到工业级。我们并不能简单做个分类,把无人机分到工业产品里就叫做工业级了。
工业规格远比消费电子规格复杂的多,我们需要更可靠的设计冗余和性能冗余,在不同的环境下要做到防水防尘、抗高温低温、抗磁等等,还有在具体工业应用中的定制和集成。这是只有在消费电子这个层次已经做到最稳定成熟了,才能挑战的事情。
大家可能比较容易理解的产品是路由器,消费级的路由器和企业级的路由器,看上去都是提供wi-fi,但制造要求和极端情况下的性能,完全不一样。
同样,最开始做工业级产品,无论是产品本身的性能要求,还是产品应用,在没有吃透这个行当之前,是赚不到钱的。偏偏无人机的行业应用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之前完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可以说大疆又给自己找了个苦来吃。
但是我们来看这个t形的展开,当从航模升级到消费级再升级到工业级时,我们就可以在工业这里划一横,这是一个可以说是无限宽广的领域。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从造容易的、简单的产品,到制造有技术含量的、大批量的产品,到现在国家倡导的高端制造、精密制造。这是大疆走过的路径。其实也是中国制造、中国创新崛起的缩影。
通常来说,从更高维度的技术和市场向更低维度发展会容易一些,反过来是很难的。但这可能就是中国创新的基因和奋斗动力,就是从更低级别的技术和产品做起,做到一定的技术成熟度后横向拓展,形成不同的具体产品解决不同的市场需求。
这会与互联网科技的创新逻辑很不一样,在成熟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上,速度就是效率,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打下了流量的基础,后面做加法要赚钱就会很容易。
但在工业力量的发展中,速度和效率往往是两码事,暂时还不存在的技术、没出现的产品,不是一味加速就能做出来的。而且要考虑成本,企业研发、制造的成本,消费者消费这项技术所能承担的成本等等。但是稳步做到t字的这个结合点,可以横向拓展的时候,工业力量带来的新市场体量,其中蕴含的商业机会,可能会比之前十年互联网创造的奇迹更大。
所以我们也会有这样的体会,大疆这十一年的成长,证明了尊重工业能力发展的规律,不急于找风口,厚积薄发,是能够成功的。其实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上引以为豪的高铁、大飞机、建筑工程等项目的成功,也多少蕴含了这种t型向上的工业能力的规律。
近来,无论是ces还是更多的科技展会,相信大家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在回归制造业,我想这是从2018年开始,工业力量走向前台的一种体现。
与此同时,我们很高兴的发现,在工业力量走向前台,大疆的技术、大疆的经验,是能够帮上不少忙的。工业能力的下一步发展,需要大疆。
我想分享一下大疆无人机行业应用,应该怎么发展才能帮助到工业领域。在大家都千呼万唤的机器人时代,这些思考也会有同样的价值。
趋势一:小型化
在大家印象中,可能觉得大疆在把消费级航拍无人机越做越小,但工业领域的无人机都巨大无比。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除了农业这种本身任务就是要载重的,其他非载重的行业需求,都希望无人机能越做越小。一方面是方便执行任务,另一方面也希望降低成本。
这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其实把无人机做大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可以更从容的设置性能冗余,比如八轴的无人机,我们可以保证断掉一个桨无人机仍能保持姿态正常执行任务。在实验室里我们甚至可以剪掉三个桨无人机利用自旋保证不掉下来。
大型无人机也更容易胜任苛刻挑战,可能有朋友看过去年中央电视台直播怒江架设高压电缆,用的是大疆经纬m600 pro执行的跨江牵线任务。其实电缆的牵引绳并不算重,飞过几千米的距离把线牵过去听上去也不难,但要在高海拔、高寒、强风、强磁的环境下安全、精准的完成任务。当时只有这款大型无人机能做到。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用小型四轴飞行器是很难完成这样的任务的。
如果要把精灵甚至是“御”mavic pro这样的四轴飞行器做到工业级的三防、抗磁、高可靠性,不要说执行怒江这个任务了,就是寻常的工业环境的任务,都有非常大的挑战。
但是我们也觉得,这个挑战大疆必须迎难而上。两年前,我们其实也不知道具备完整飞控性能,拍摄4k视频的航拍无人机到底能做多小,最后我们做出了mavic pro,这是目前全球销量第一的无人机产品。而且这不是结束,我们仍在探索,怎么把更强大的航拍性能做到更小的折叠机身里,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那么,符合工业规格要求,能做到足够安全可靠,圆满完成任务为工业提升效率的无人机,到底能做多小,现在我们是不知道的,但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这是大疆的使命。
相信大疆在小型化的探索,会给整个机器人行业带来不少新的启发与商业机会。
趋势二:集群化管理
这是一个大疆在探索的全新领域。在无人机的行业应用中,与消费领域有一个很大区别就是,并不是企业直接面对客户,而需要第三方的执行机构,用大疆的技术、产品来定制他们客户需要的服务。这就产生了一个需求,如何管理无人机团队。
我相信这个需求其实在机器人领域也会很快浮现出来。机器人集群是一个非常热门的学科,但集群技术实现后,对于工业和商业客户来说,如何管理,如何协同机器与人,是一个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大疆面对这个问题,已经推出了司空管理平台,让多台无人机采集的数据流可以实时汇总到团队任务管理者这里,无论是图像数据还是飞行数据,把任务管理、数据采集、决策执行的复杂流程打通了。
趋势三:开发者生态
刚才提到的无人机服务商和飞行团队,其实里面已经有开发者的影子。第三方开发者利用大疆的软件、硬件、开放平台来设计程序,完成他们的任务,解决客户的问题。
无人机开发者,或者说机器人开发者,其实是下一波价值巨大的创业机会所在。这会与苹果apple store的开发者生态稍稍有些不同,无人机、机器人领域的开发者,生来就是服务于商业领域的。
这方面去年发展的很快,目前大疆在全球有近十万开发者,2017年提交了三万多个sdk应用,最受欢迎的一个sdk应用被安装了300万次。
这些应用的背后,其实是一个个利用无人机来执行商业或工业任务的服务机构或者公司。他们开发了适用于自己任务的应用,让大疆的无人机等产品成为开创事业的利器。
之前其实我给一些媒体朋友讲过我们做农业植保机的观点,就是说无人机企业不应该是主角,主角是植保队。其实植保队,也是一种无人机服务商和飞行团队。一些大型公司也会设置相应的开发者部门来满足自己在工业应用上的需要,他们会是主角。
去年我看到过一个ge通用电气的广告视频,里面介绍的其实就是他们的无人机部门,怎么利用大疆的无人机产品改造、开发成他们需要的任务能力更强大的工具。我想这是非常清晰的趋势了。
这对大疆来说,说明我们摸索了三四年的生态发展方向是对的,但更多的是挑战,满足开发者和无人机服务商的需求,满足终端的客户的需要,还要克服更多的挑战,才能说把这件事做的还可以了。
其实对于机器人行业,或者说我们提的工业4.0等等概念,应该道理都是通用的。这些趋势方向上的技术难题首先会被科研力量集中突破,这个过程中也会带来许多可以商业化的产品,改变信息世界。
大家也许感受到了,我们说改变信息世界,其实是从工业现实,和互联网数据两个方面都会被新的技术趋势所影响所改变。
在演讲之前我和张鹏先生交流,他教会我两个概念,就是原子世界和比特世界。这两个世界的科技能力其实都在不断创新发展。大疆可能更关注原子世界的工业能力,但另一方面互联网这个比特世界的创新和变革更加直观。
而现在这个节点,其实两个世界的融合已经很明显了,未来的技术创新都要求既能改造原子世界,又有驾驭比特世界的能力。这确实对当下的科技从业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要应对这些挑战,其实需要的是更多的学科能力的交叉、实验实践能力的交叉。有不少非常聪明的研发人员,面对这些挑战产生了畏难情绪,急流勇退,离开科技行业,做一些小生意。当然,从他们个人来说,过更轻松的生活也不是坏事,可总体上,科技行业仍然是一个时刻在爆发改变世界机会的应许之地,许多人才的离开对行业来说是非常可惜的。
这又要说到与张鹏先生的交流。他说,技术主义者去加入一些同时兼具改造两种世界能力的公司,参与到工业力量与互联网力量的融合中,就可以在找到自己新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成就。
我听他说完我感到很高兴,我说,大疆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啊!
大疆从诞生之初,就是一个立足于交叉学科的科技公司。我们做多种算法、也做嵌入式开发、做结构、做工业设计和制造工艺。这么多年来,越来越多不同学术背景的工程师加入,更多的学科交叉进来,形成技术突破,然后把技术深化,做出满足市场需求和消费者体验的产品。这是大疆一直以来都在坚持的企业发展战略。
所以未来我们认为有更广泛的人才加入大疆,更多不同背景不同学科的工程师在一起交叉协作,这对于在这个原子世界与比特世界融合的时代,是非常有意义的。像电子、通信、自动化控制这些是大疆传统的强项,机器视觉方面大疆的人才储备也很厉害。
这并不意味着大疆就瞄准这方面人才。更大范围的,比如在互联网领域的人才与高手,或在制造业、农业、能源行业有研究,我们也非常欢迎。大疆的多学科背景协作开发的这样一套体系,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至少是第一线水平的。而且取得了一些成绩。
之前很多人问,大疆招人到底有什么标准。我都是说,大疆最关注的不是资历、不是学历,而是有没有真知灼见,遇到问题是不是积极思考,能够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我们相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去实现自己目标的人,一定会有合适的舞台做出一番成就。
如果有对大疆感兴趣的科技主义者,我们期待与你一同创造未来。谢谢大家!
雷锋网注:更多机器人方面资讯可关注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