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菁瑛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太阳底下无新事。谁能想到,双击666的快手,竟然做起了教育。
这事要从“种草莓”说起。
两年前,快手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每天都有众多老铁们在快手上教授和传播农业种植知识,而且点击量还不错。有个一直在快手教“草莓种植术”的人提出,快手能不能做一个付费功能,可以让大家在上面卖课。
这个建议引起了快手高级副总裁马宏彬的注意,并让快手萌生了做教育的想法。
除了农业外,快手上泛教育内容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教手工的、教做饭的、教摄影的、教拉二胡的……打开快手,各种教学视频品类愈发丰富,快手看到了教育领域庞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确实是走着走着,发现平台上有蛮多的老师和学生在互动。我们后知后觉了,教育生态是在快手平台自发生产出来的。”马宏彬这样形容快手与教育的结缘。
三人行,必有我师。既然万物可教,是否可以借此搭建一个教育生态,扶持这些教育创作者留存在快手,同时为他们提供变现模式,让快手成为一个既有内容传播又可以赚钱的平台?并且,除了泛教育内容外,是否也可以引进专业的k12、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个人老师和教培机构入驻,让快手的教育盘子变得足够大?
这些思考很快便落地了。
2018年6月,快手上线快手课堂。教育内容创作者可以在平台上开设付费课程,进行专业教学,并得到可持续的变现。
2019年5月,快手推出“教育生态合伙人计划”,邀请优质的短视频知识生产者进驻,快手将对“教育生态合伙人”提供运营辅导、流量资源和变现场景。
2019年10月,快手教育生态从c端知识创作者渗透到b端教育机构。
2020年的疫情,给线下教培机构按下暂停键,对许多中小型的教培机构而言,选择专业的线上直播教学软件成本大,不确定性强。于是,老师们把目光转向了简单易上手的短视频平台。
云南曲靖启航教育机构的唐老师便是其中一员。唐老师告诉雷锋网,大学毕业后,她跟老公来到云南创业,开起了培训机构,主要面向初中和高中的学生。从2014年至今,目前她的机构在当地已小有规模。因为疫情没法正常复课,以前从没玩过快手的唐老师,抱着试一试的想法,3月份正式注册了快手账号,开始做初中数学的教学视频和直播。运营三个月后,唐老师有了6000多粉丝。
对于为何选择快手,而不是抖音,唐老师说,其实之前她是想着两个平台都做,但经过调研后发现,一是当地的学生玩快手的比较多;二是她在刷短视频的同时,发现快手上有很多老师同行发布教学视频,在抖音上就很少有教育的内容。“我觉得在快手里边做教育这块还是应该有发展潜力的,所以我就放弃了抖音”。
现在,唐老师每天会在快手上发布初中数学相关的短视频,每个视频大约1分钟左右,有时通过一道题来讲解某个知识点,有时也会把拗口的数学公式编成顺口溜,套用当下流行的网络歌曲的曲调,方便学生记忆,她甚至自编自唱自演了数学版惊雷。
除了每天发布短视频保持垂直度,唐老师每周会选取固定的时间段做直播教学,并且会提前询问粉丝的需求来准备相应的直播内容。
唐老师表示,短视频作为现在的发展趋势,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大家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教和学的过程。在快手做教育内容创作者,她还在摸索中,比如如何调整视频拍摄时的光线,如何选择好的讲解例题等,都是一门学问。
“我先探探路,如果我自己做得有一些经验,然后我再来给我们培训机构的这些老师,引导他们也来做”。
事实上,像唐老师这样的个人教育内容创作者,在快手上还有很多,并且有的在前几年就已早早入局,抓住了第一波红利。如id为阿柴哥数学课堂的账号,以幽默搞笑的教学风格见长,是快手上较早入驻的网红老师,现已拥有200w 粉丝。
除了c端的个人老师外,b端的教培机构也在逐渐入场。
2019年ges未来教育大会上,快手高级副总裁马宏彬宣布,将在春节前拿出66.6亿流量助力教育类账号在快手平台冷启动。
“我们未来希望及时响应运营难题,提升团队快手运营能力,不管是商业场景、数据分析还是品牌共创。快手教育生态希望可以跟大家一起往前走,成为中国教育最好的基建。”马宏彬说道。
在平台的大力扶持下,快手的教育供给日益多样化,涉及k12、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多个领域。以k12领域为例,学而思、猿辅导、跟谁学、洋葱数学、作业帮等公司纷纷入驻快手,并建立了一系列快手账号矩阵。
根据快手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19快手教育生态报告》显示,平台教育类短视频累计生产量高达2亿,作品日均播放总量超过22亿,日均点赞量超过6000万。快手上的教育短视频作者超过99万,同比增长超过100%;教育直播日均观看时长约等于734年,日均观看人数累计高达1亿,日均直播评论超过2000万。
2020年,在疫情的催化下,“短视频 教育”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风口。上快手做教育,成为业内的热潮。
有人说,教育行业进入了中场战事,而快手就是当下最值得抢占的城池,再不“占坑”就晚了。
还有人说,如今的快手就是2014年变现前夜的微信。
那么,为什么是快手?
跟抖音全瀑布流的沉浸式ui设计相比,快手的双列ui设计是减少其流量损耗的重要因素。看似简单的ui设计,却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
抖音全瀑布流的沉浸式ui设计,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推荐”,你不停上滑的都是根据算法推荐的视频,而且往往流量高和传播属性强的视频会更容易被分发,因此平台推荐的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算法的底层逻辑决定了你只能看到一部分较少的“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而快手的双列ui设计,用户可以根据标题和封面先进行自主选择想要点击的视频,这就会让更多的视频有了被看到的机会。
打开快手app,最左边是“关注”页面,也就是说你优先看到的是你已经关注账号的视频,这无形当中会在用户和关注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亲密的联系,这就是所谓的“老铁”文化。
“老铁”文化中,人的价值被突出了,“老铁”代表信任,以这种天然的“信任感”建立的联系,能够使创作者和粉丝之间形成较强的用户黏性。
还有就是快手声称自己的算法是去中心化的流量分发机制,只要你的内容足够优质,平台的算法给到的流量分发和触达机制是公平普惠的,这个算法究竟是不是去中心化,外界无从知晓。不过,人们往往会有一种感觉,在快手上可以看到很多普通人的生活,虽然看起来有点“土味”,但不可否认,在下沉市场,快手确确实实赢得了大量拥趸。据统计,快手有65%的老师来自一二线城市,74%的学生来自三线以下教育资源缺乏的地区。
教育资源稀缺的下沉市场,一方面让个人老师有了“用武之地”,另一方面,下沉市场也是教育机构品牌触达的盲区,快手的“土味”恰恰迎合了教育机构的“下沉”需要。
同时,一直以来,巨额的广告投放和居高不下的获客成本,是悬在教育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继微信之后,崛起的短视频平台对教育机构来说,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流量洼地。
快手特有的“老铁”文化和“下沉”属性,让人人都可以成为创作者,方便创作者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相对于公域流量,私域流量的获客成本没有那么贵,用户信任度高,更容易获得高转化,自然备受教育机构青睐。
拥有3亿dau的快手,再加上平台的流量扶持,在快手上做教育,也将带来可观的收入。
在快手,对于个人创作者而言,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变现模式。除了传统的直播打赏外,还支持小黄车(快手小店)、付费课程、带货分成等多元化盈利渠道。
据快手官方数据,有约1万名老师在快手课堂上开课,快手课堂平均每月付费用户环比增速超过95%,累计付费用户已超160万。
以教育大号阿柴哥为例,点开其个人亚博平台app下载主页,可以看到其快手小店里有一些讲义资料售卖,其课程专区里有一些付费课程,点开后有该课程的内容介绍和用户评价,在快手app里即可完成下单、支付的全流程闭环。
据36氪报道,阿柴哥2 门 9 元的课程 9 个月的收入是 117 万。在平台之外,快手大号通常还会有快接单等的额外收入。目前快手上头部的老师一年的收入在 200 - 300 万之间。
雷锋网还发现,有些老师在个人亚博平台app下载主页上开设了自己的学习社群,而且无需导到其他社交平台,直接在快手里就可以做社群运营。也就是说,教育创作者们,在快手上即可完成获客、运营和交付的完整生态。
而且,除了个人老师和教育机构,快手上正在涌入一种新型业态——教育mcn机构,帮助个人创作者进行运营、获客和ip化,如101名师工厂、两颗茶树、每刻美课等。如今,快手也正在大力招募教育生态服务商,赋能机构搭建教育、知识相关商业场景。
目前来看,快手的打法是要做教育的“基础设施”,为内容创作者和机构搭建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你可以完成短视频获客、直播固粉、社群运营、知识付费、商业变现的闭环。
既能吸粉,又能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看起来,做教育,快手是铆足了劲。不过,在快手上做教育,有戏么?
雷锋网发现,在快手上的网红老师,目标对象以小学为主,其次是初中,高中的老师就比较少了。唐老师也在采访中坦言,很多高中老师在快手上都在改教初中和小学。一方面,快手的受众群体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如果讲太深奥的知识点,有的学生和家长听不懂,这对于粉丝增长无疑是不利的;另一方面,高中的学生本身课业负担重,没有太多时间去刷手机,而且高中的知识比较难,一道数学题可能得讲一个小时,就不太适合放在快手上去做。
由此可见,在快手上做教育,有戏,但是有一定的天花板。不仅仅是快手,所有的短视频平台都是如此,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它更适用于比较浅显的碎片化知识的学习,而且这种碎片化的知识传授要求内容上更“轻”和更具娱乐属性。
唐老师告诉雷锋网,短视频平台跟线下教学不同,第一印象很重要,学生如果第一眼不喜欢你,立马就划走了,所以要想吸引观众,老师上课的方式要么特别轻松幽默,能给学生带来欢乐,要么亲和力强,教学方式更加活泼。
“数学学科本来受众就少,如果能尝试把数学跟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觉得学数学并不是那么枯燥,你要让他既有消遣娱乐,又能学到东西,你肯定就成功了”。
那对于教育机构来说,入驻快手,能得到什么?又面临什么难题?
据雷锋网观察,目前入驻快手的教育机构,大多都把快手当做引流的平台,通过植入式广告和情景短剧等形式,打造其品牌形象,或者通过低价课来吸引用户购买其产品,到了真正的交付环节,还是会回到自己的app内。这其实也是一个悖论,快手本身不做内容,吸引机构入驻,是想要增加用户在平台上的留存率;而机构通过平台引流后,必然是想让用户回到自己的私域流量池中去交付。如何把握好这个“去与留”的平衡,是快手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位教育从业者告诉雷锋网,对于走名师路线的教育机构来说,快手、抖音这些非常突出个人属性与风格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发挥其长处。对于机构而言,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宣传自家明星教师,并进行引流。但教育的交付周期,可以说是所有产品品类里面最长的、对用户要求最高的。它的价值与效果不会像李佳琦的口红那样立等可见。
一个教育产品真正产生价值的完整周期需要经过:用户产生需求——接触产品信息——付费——通过听课实现从不知道到知道的跨越——坚持完成练习——最终实现从知道到做到的跨越。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会筛选掉一大批用户,一方面受到课程提供者的运营手法与教学监督机制的影响,另一方面还依赖于学习者自身的自律水平。虽然对于机构来说,完成前三步就代表已经在快手上获客成功了,但最重要的后三步如何保障,因人而异。
此前,雷锋网在一文中曾指出,流量平台想从教育机构中“虎口夺食”,也没有那么容易。一方面,视频平台本身缺乏完善的教研体系,在作业系统、学习效果评测、社群营销、教务督学等环节难以和垂直教育机构相抗衡,如何深化教育服务是个难题。另一方面,这种黏附在社交应用上的学习关系是否能保证学习效率,也是视频平台需要正视的一个问题。
“短视频 教育”作为一种新教育模式,是成是败,怎么走?是新蓝海还是“早产儿”?无论是短视频平台,还是教育从业者,都在摸索中。
如今的快手,就像当年的微商和现在的李佳琦、薇娅,当风口来临时,第一批入局的玩家,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也面临更大的未知性。
相关文章: